平台建设 | |||||
| |||||
创新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构建诉调对接专业第三方公益平台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推进《浙江省知识产权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组织实施,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两富”“两美”浙江,努力提升我省知识产权保护整体意识和水平,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诉调对接有关精神,2015年4月,浙江省高院与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就更好地布局知识产权诉调对接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开展调研。在义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结合义乌小商品城知识产权保护实践,确立了在义乌建立全国首个吸收社会中介组织参与的知识产权民事纠纷诉调对接专业第三方公益平台的工作思路。 试点工作的提出 早在2012年,省高院与省知识产权局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共同出台了《关于建立专利民事纠纷诉调对接机制的意见》。该项工作开展以来,已成功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诉调对接案件近800例,初步估计,调处时间缩短50%以上,专利维权成本明显下降。此项工作也得到了最高法院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肯定,最高法院在2014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中给予了高度评价。但已有的诉调对接机制一方面凸显出对接分散、机制不畅、人员保障不够充分等不足,另一方面缺乏透明度,存在司法定位过于强势、行政色彩浓厚、行业协会的行业保护主义等现象。为顺应“国家主导、司法推动、社会参与、多元并举、法治保障”的现代纠纷解决理念,适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战略,省高院与省知识产权局联合国家互联网协会等单位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知识产权民事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创新目标,即在确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的同时,加强行政执法,并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打造专业的第三方独立司法公益平台。力求通过改革,实现审判和调解的相对分离,真正体现知识产权社会民间调解作为社会纠纷自净机制的作用,顺应“社会靠前一步”的新型纠纷解决理念,同时过滤出真正需要动用国家司法资源作出裁判的纠纷,彰显司法作为社会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主导地位。 试点工作情况 在省高院和省知识产权局的直接推动下,今年6月11日,我省知识产权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创新筹备会议在义乌市召开。7月13日,义乌市挂牌成立国内首家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和人民调解委员会。 义乌市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调解委员会是一个专业、独立、公益性质的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第三方平台,由义乌市知识产权诉调对接工作机制联席会议设立,联席会议成员由义乌市人民法院、中国互联网协会、义乌市市场监管局(义乌市知识产权局)、义乌市司法局、义乌市律师协会、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部门组成,义乌市人民法院院长出任总召集人并聘请义乌市分管知识产权工作的副市长担任顾问。义乌知识产权诉调对接工作以专业的第三方独立平台为依托,采用以法院为枢纽的联席会议机制运行模式,通过制定联席会议章程、调解员遴选办法、调解员守则、案件调解规制等规制性文件开展诉调工作。在原有诉调对接机制的基础上赋予了其全新的涵义,打造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升级版”,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转变。一是将原有的诉调对接从分散、独立的衔接平台向多元、统一的综合平台转变。二是将原有的诉调对接从单向输出向双向互动转变。三是将原有的诉调对接从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变。四是将原有的诉调对接从随意性向规范化转变。五是将原有的诉调对接中法院的领导地位向枢纽地位转变。六是将原有的诉调对接的单一诉调衔接功能向多元立体服务功能转变。 该中心成立初从行政主管部门、行业专家、资深律师等具有丰富知识产权从业经验的人员中公开遴选出23名调解员。调解员纳入法院、市场监管局的培训体系,由法院加强业务指导,提升调解能力。互联网协会调解中心义乌分中心人员负责调解员日常管理、受理案件登记、通知当事人、送达文书和组织调解等事务性工作,使得调解员可以专注于调解工作。同时中心加大宣传力度,借助法院和各成员单位的官方微博微信、短信平台、当地电视报纸等,多渠道宣传推广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扩大影响力。 6月份试运以来,中心共调解各类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66件,调解成功率达62%。其中,试运转阶段已就法院委托的10件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诉讼案件组织了调解,在调解员的努力下,其中8件案件的当事人最终均达成了和解协议,法院审核后也分别出具了调解书。 此外,诉调对接中心还将承担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指导、建议等多项职责,并针对义乌市场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通报、分析总结、调查研讨,给政府、企业提供建设性意见。 义乌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的试点成功为浙江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机制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供稿: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